当前热点-人死了为什么要穿寿衣绑住脚_人死了为什么要穿寿衣

发布时间:2023-06-29 17:46:55 来源: 互联网

1、装殓死者的衣服是指为去世人员准备穿戴的衣服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2、 目前市面上分古装、现代装以及一些地区特有的款式,布料一般采用泥子、印花布、丝绸等,做工精美,是中国文化习俗的不可或缺一部分。

3、中国的习俗人死了要将身体洗净,然后穿上新的干净的衣服,也就是穿上寿衣。

4、在闽南一带,在给死人穿寿衣时,老人的亲属要先来个象征性的试穿。

5、试穿之后用一根没有秤锤的秤来秤一下,并在人面前说一句:“这是子孙用钱买来的。

6、”表示子孙的孝心。

7、 死人穿的寿衣通常都是奇数的,上下相差二,如上七下五或上九下七,最多是上十一下九,即穿十一件上衣,九条裤子(女的可用裙子代裤)。

8、夭寿者,亦即不到五十多岁而死的人,一般只能穿三件。

9、死者的年龄愈大,愈可多穿,表示有福有寿。

10、 老人死了为什么要穿那么多的衣服呢?这因为,过去人死了总是先装在棺材里,而棺材往往要在家里停放一些时候。

11、大体死者年岁愈大的停放时间愈久。

12、有的因为坟地未选择好,一时无法安葬,一直放在家里停几年的都有。

13、这就必然出现一个问题,棺材里面的尸体久了会腐烂,会流出液体来,并还可能透过棺材渗漏出来。

14、为了防止渗漏,除了在棺村里面放上草木灰、草纸一类吸水的东西,还要多穿衣服,亦为了能吸水分。

15、人的内脏在上身,腐烂时水分比下身更多些,因此上身要比下身多穿些。

16、夭寿者通常在死后很快埋葬入土,所以可以少穿衣服。

17、后人相袭成俗,一直沿用下来。

18、现代的寿衣如今所谓寿衣,或说原是明代一般人平时穿用的衣裤,后来因清朝统治者不让汉人穿明代的服装,人们只好改变原来的习惯。

19、据说有人向清政府提出“生变死不变”的要求。

20、即生时穿清朝的衣服,死时穿明代的衣服。

21、清政府见民众要求强烈,只好答应下来,于是明代服装便成了死人的寿衣了,后来虽然清政府被推翻了,以明代衣服为寿衣的习俗却一直传下来。

22、 大多绣五蝠捧寿图案。

23、寿衣颜色,一般为蓝、褐色,年轻妇女用红、粉或葱白色。

24、此外,还配以被褥,通常铺黄、盖白(意为铺金盖银),被面常绣“八仙”。

25、少数乡村还沿用这类寿衣,但多数农村和城市移风易俗,办丧事一般给死者穿整齐干净的日常生活服装,习惯上仍称寿衣。

26、寿衣知识老年人生前就做好死后要穿的衣服,美称寿衣,寓为健康长寿之意。

27、在庆阳,老人一般过了六十岁以后,儿子要及早想法为父母做寿衣。

28、寿衣包括帽子、衣裤、鞋袜等,衣裤至少要做够三套,套数均要单数,忌双数。

29、做寿衣一般要在古历闰年做,因古历闰年比平年多一个月,俗称闰年做寿衣,可以为老年人增寿。

30、所做的布料要用棉线织的布。

31、古时,从被褥鞋帽到内衣、外衣、袍子、鞋袜,均要女子亲手做。

32、新时代,一般人家除过做外衣,内衣和鞋帽等都从商店购买,大衣取代了袍子。

33、 旧时做寿衣,有许多讲究。

34、外衣里子用红布做,子孙后辈会红火。

35、帽子上边缀红顶子,亦象征后辈儿孙红火。

36、男人寿衣外面多为杏黄色,女人外衣多为青蓝、古铜色为主。

37、寿衣无论内外衣,一律不用纽扣,只用小条布带。

38、以带子代替纽扣,暗喻会带来儿子,后继有人。

39、穿寿衣寿衣,俗称“老衣裳”。

40、人亡后,儿女为其穿寿衣,死者为男性,通常由儿子和女儿来料理,死者为女性,则由女儿和儿媳来料理。

41、寿衣一般不用皮毛和绸缎做,怕来生变成兽类和断子绝孙,多用绢棉做成,取“眷恋”、“缅怀”之意。

42、衣裤的件数,忌双喜单。

43、博山居民为死者做寿衣一般须要“五领三腰”,即五件上衣,三件裙裤。

44、无论何时亡故,都要以棉衣为主。

45、寿衣的选择搭配寿衣选择选择寿衣的关键要注意搭配,也就是说衣、裤、鞋、帽、被的款式、色彩、图案要协调,要呼应。

46、在款式上尤其要将中式和西式区别开来,切不可上穿西装下着布鞋,中不中西不西,显得不伦不类;色彩的选择更要注意整体的调子,将零碎的色彩统一在大调子中,不可使用大面积的对比色,不然会显得杂乱、刺眼;图案同样有古典的、现代的、中式的、西式的之分,在风格上要协调、统一。

47、此外,面料的选择还牵涉到"殡"礼的档次,一般缎织料的寿衣较为贵重,家属应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寿衣。
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
标签:
x
x

Copyright   2015-2022 太平洋创新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豫ICP备2022016495号-17   联系邮箱:93 96 74 66 9@qq.com